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5-03-16 04:06:56
黄尾鲴是大型水域中常见的小体型鱼类,不过挣扎有力度,垂钓棋类非常有乐趣。只有在水中好的水域中才有,味道甚是鲜美。黄尾鲴的钓法比较多,但是手竿垂钓最有乐趣。这是因为黄尾鲴成群进食,钓点用饵得当,经常会有成群的黄尾鲴进窝,可以享受连竿的快乐。越来越多的钓友对手竿钓黄尾鲴有共识,就是调漂要钝,才会有较高的中鱼率。
一、习性
为何钓钝,跟黄尾鲴的习性有关。首先黄尾鲴是口下位的鱼类,就是嘴巴朝下长,会贴近水底进食。此类口下位的鱼种其实比较多,比如鲤鱼,鲮鱼,花骨鱼,棒花等,都是这种嘴型的鱼类。但是黄尾鲴的进食还非常有特点,就是“啃食”,黄尾鲴的嘴巴周围有角质,可以啃食水底的青苔,正是这种进食特点,导致了调漂要钝点才合适。
所谓灵钝,我们通常是通过子线、饵料在水底的状态来区分的。子线绷直为灵,子线松弛弯曲为钝。试想一下,水底啃食的进食特点,遇上子线绷直,甚至是上饵悬浮的情况,饵料是很难被鱼吃进去的,会有太多的“无用”触碰,导致浮漂抖动,但是就是不中鱼。再加上黄尾鲴的成群进食特点,频繁空杆怕是很容易就把窝点废了。也因为这种进食特点,在钓灵的时候锚鱼多过正口。但是在台钓出现之间传统钓就一直垂钓黄尾鲴,多是正口,传统钓的调漂特点就是钝。所以随着钓法的完善,对黄尾鲴习性的了解,钓钝才慢慢成为共识。
二、调漂及垂钓要领
钓组的搭配首先要得当,虽然黄尾鲴挣扎力度较大,但是毕竟是小体型鱼类。所以钓组不需要太粗,常规钓鲫鱼的钓组就比较合适。主线1.2-1.5号,子线0.6-0.8号足以。需要注意的鱼钩的选择,黄尾鲴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口裂小,通俗点说就是嘴巴张不大,再加上嘴上有角质,所以鱼钩要小而且锋利。其次就是钓的比较钝,最好使用短子线,弥补钓组的灵敏度,子线10厘米以内较为适宜。在子线松弛弯曲,甚至铅坠躺底,可以保证饵料好吸入,漂相也会比较明显。
调漂的话常规的调低钓高几乎都可以使用,钓目大于调目,子线就是松弛的状态。随着钓目的增加,会从子线松弛,到更加弯曲,甚至铅坠躺底的状态。这个就涉及到具体找口了,比如垂钓初期调平水钓1、2目,如果中鱼率不高,上拉浮漂增加钓目,增加子线是松弛弯曲状态,帮黄尾鲴调整出最为合适的进食状态。黄尾鲴的啃食特点,吃到饵料会继续贴地往前游,这样就会拉动铅坠,漂相往往是小幅度顶漂,然后大幅度下顿,在下顿的时候提竿中鱼率是最高的。
黄尾鲴比较耐高温,是夏季相对好钓的鱼类。南方钓友可能会发现黄尾鲴跟鲮鱼有诸多类似的地方,口型、吃青苔藻类、贴地进食,两种鱼都是体型不大,挣扎力度非常大的鱼类。所以钓鲮鱼,调漂也可以钝一些,饵料会更好被鲮鱼吸入口。